close
大三下學期的時候社會文化報告
我們這組是報告 "相撲"
我負責的部份是 起源 和 歷史意義

參考的書面資料:「日本的社會 」P.163 作者:林明德
雜誌 : 「TIME時代解讀 」
參考的網址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southcn.com/sports/special/20021109/200211140441.htm
還有 維基大百科 http://ja.wikipedia.org/wiki/%E7%9B%B8%E6%92%B2#.E9.96.A2.E9.80.A3.E6.9B.B8 和
一些日本網站的資料 ( >"<因為日文原文太多了 所以沒有放上來)

日文文章再抓出重點做翻譯...
如果有翻不好的地方或是寫錯了 請多多指點
註: 此網頁只是做為個人學習過程的紀錄,並非商業用途!如有侵犯到版權請多原諒!

PS:感謝當時隊員還隊長大家非常用心做 拿到高分!

相撲的起源與歷史過程

  相撲的起源非常古老,相傳在古墳時代的植輪、須惠器、土偶就有描繪出相撲的樣態。
  
  也有一種說法是,相撲源自於中國,最早叫“角抵”,始於古冀州的“蚩尤戲”。“蚩尤戲”流行於我國古代北方農村,帶有紀念與黃帝逐鹿中原的蚩尤氏的意義。晉代伊始,角抵又出現了另一名稱“相撲”。《太平禦覽》引《晉書》記載說:“襄城太守責功曹劉子篤日:‘卿郡人不如穎川人相撲。’篤曰:‘相撲下技,不足以別兩國優劣。(以下是中國古代壁畫圖)
  
  直至西元七世紀,在允恭天皇的葬禮上,中國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亦是相撲首次傳入日本。 素舞與日語之相撲一詞,發音相近,據講就是相撲一詞的起源。
  

  日本相撲的演進充滿了神話色彩,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就記載著神話傳說兩位大神以角力決定國家由誰掌管。
  
  稍後的史書「日本書記」第一次記載著兩位力士野見宿彌 和當麻蹶速在天皇面前角力,野見宿彌獲勝。直至今日,人們仍視野見宿彌為相撲始祖。比賽是在垂仁天皇七年七月七日進行,而舊曆七月恰好是稻作收割期。因此,又有一說是相撲實乃古代人們祈禱豐收的一種"儀式"。
  
  在農業時代,不僅作為運動,同時也占卜吉凶。農民在祈求豐收的祭典中,
常常由各部落之間相互推出代表選手,以相撲比賽的結果來卜卦哪個部落會受到神的青睞而風調雨順。
  
  八世紀奈良時代中期開始,相撲活動傳入日本宮廷,成為皇族至愛,相撲力士亦開始受國民尊重及愛戴。
  
  到了平安時代第五十二代嵯峨天皇時,正式將相撲制定為宮中重要儀式之一,與弓箭、騎射並稱為「三度節」。
  
  平安末期以後,是武士治世的鎌倉時代,華麗的宮廷相撲逐漸衰落,轉而由武士接手,相撲變成為武士的實戰武術訓練之一。於是,平安時期的著名力士紛紛成為武士;但大多數的宮廷相撲力士則回到鄉里,成為祭神占卜相撲的指導者, 並將宮廷內的相撲禮儀規矩傳授給一般農民。
  
  江戶時代 (1603 -1867) 開始出現職業相撲,當時貧窮的武士會公開表演打鬥賺取生活費。這時候的江戶還是個野蠻都市,失業浪人充斥,還出現一些所謂的「俠客」專門與武士對抗。因而,每逢相撲公演時,一定會發生打架流血事件。此時盛行的相撲稱為「勸進相撲」,「勸進」是籌募蓋廟或造橋等經費的活動,而這些活動的舉辦人往往不僅是力士,還有專職的「相撲浪人」。這些人舉辦活動時,通常是在鬧區隨便掛個招牌或旗幟,就地表演起來,在讓觀眾丟錢幣。「勸進相撲」不禁止臨時報名參加,任何看熱鬧的觀眾都可以出場。因此許多血氣方剛的人都會跳出來比高下。也難怪初期的江戶可以說是野性男人的天下,碰到這種會令人全身血液沸騰的活動,不會發生流血事件才怪。
  
由於相撲事件太多,幕府不勝其煩,因此以浪人集團強烈集結活動為理由,終於在1648年發下禁止令。可是相撲活動依然在偷偷進行,只是將場地轉移到郊外而已。十三年後,幕府又發下禁令,這回的禁令不只限於江戶,連大阪、京都也一律禁止舉辦相撲活動。1684年職業相撲力士雷權太夫向擔任寺院行政的「寺院奉行」申訴,經過種種評議,不但制定了相撲場界線的「土俵」,也制定了四十八手技法與各種犯規限制,更排除臨時報名的參賽方法,幕府才解除禁令。
不過,活動場只限於寺院內。這在相撲史上是一種劃時代的進步,職業力士都必須隸屬於某某相撲集團才能參賽。然而,幕府於日後又發佈幾次「野相撲」禁令,可見除了正式相撲活動以外,非正式的「野相撲」應該也是相當流行。
  
  明治時代,伴隨著明治維新和文明開化政策,又出現「相撲禁止論」一事。另外在此時期成立的東京相撲協會和大阪相撲協會,也有名古屋相撲、廣島相撲。明治42年(1909年)6月2日,初次常設相撲場「兩國國技館」落成了。此時,產生東西制的團體制度,還有頒發優勝旗給優勝者。
  
  大正時期,國技館因為火災而遭焚毀,一度在靖國神社境內舉行相撲比賽。昭和2年,東京相撲協會和大阪相撲協會解散了,新成立了“財團法人——大日本相撲協會”(1957年去掉“大”字,改名為“日本相撲協會”)後,比賽地點定為1月(兩國)、3月(關西)、5月(兩國)、10月(關西)共次四次。
  
  戰爭的影響也波及到相撲界,兩國國技館於昭和19年被大日本帝國陸軍接收,從5月之後的夏季比賽場所就改至小石川後楽園球場。而後在東京大空襲時,兩國國技館和相撲部屋也被焚毀。
  
戰後,各部屋都呈現分崩離析的狀態,要舉行比賽又必須取得GHQ的許可,即使在遇到這麼多問題的情況下,相撲還是開始復興了。昭和20年,修復了被燒毀的兩國國技館,且在此場所舉行秋天的比賽。

相撲節 的起源與歷史意義
  
<起源>
  相撲節是朝廷的既定行程,在每年舊曆的7月7日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續日本紀中天平6年(西元734年)7月7日,聖武天皇觀賞相撲比賽的記載被認為是相撲節的起源。之後直到高倉天皇在承安4(1174)年七月廢除相撲節為止,相撲節在這四百年間妝點了朝廷的初秋。
  以西元9世紀為分界線,根據相撲節儀式內容以及其對國家的意義變化,8世紀中葉之後到9世紀中葉稱為前期相撲節,9世紀末到12世紀末期相撲節斷絕為止稱為後期相撲節。
  相撲節是每年一度,在7月7日(前期是7日和8日兩天)舉行的天覽相撲。進行相撲的力士是從全國各地所徵召而來,臂力出眾的人,他們被稱為是「すまいびと相撲人」。這種從全國各地集合相撲人的制度最初是出現在「續日本紀」中養老3(719)年的相關記載當中,從西元8世紀初開始的。
  根據考察,相撲節在奈良時代時還是集合全國各地臂力出眾者比賽的「全國相撲大會」的性質。但是進入平安時代之後,制定相關的制度規則,在弘仁12(821)年嵯峨天皇在位時,和弓箭比賽じゃらい射礼、在馬上競射比賽うまゆみ騎射,一同成為宮廷中重要儀式的さんどせち三度節之一,此時相撲節真正成為獨立的儀式。
<歷史意義>
  第一,可以提出與農耕儀式之間的關係。相撲在儀式當中是占卜豐收與否,廣泛的以神社為中心所舉行的祭祀儀式。而相撲節則是奉天皇之命,將這種祭祀的儀式提高到國家層級。也就是說,相撲節是日本在遇到與農業相關的節日時,祈求豐收,占卜農獲的祭祀儀式。
  這也和相撲節是在每年的7月7日舉行有關。七月七日不用說也知道是七夕,舊曆的七月對於古代以水稻為主要農作物的日本人來說,代表了整理農田和播種的時間。在一年的農業活動中,與代表收穫的後半年有一點點的空暇時間,是掃去前半年的厄運,祈求後半年豐收的重要契機。相撲節就是國家級的占卜儀式,在農業活動中間點的7月7日七夕時,掃去前半年的厄運,祈求全國農業豐收的儀式。

  第二,相撲節也有從全國各地徵召有優異臂力,武術出眾的年輕人擔任守護國庫的宮廷守衛或是防衛邊疆的士兵的目的。這是由這個時期有相當多在相撲節中表現出眾的相撲人被任命為宮廷警衛甚至是侍衛長所推測出來的。
  以上的兩點,是相撲節為國家行程之一的重要目的。相撲節在於國家權力上還帶有一個重要涵義,也就是含有天皇對於政權所屬國家的支配以及再次確認週邊異族服從與否的意義。相撲節是外來者和異族的強者舉行相撲讓天皇欣賞,再次確認與天皇之間的從屬關係的國家級重要儀式。

  讓全國各地的相撲有統一機會的相撲節與政治因素之間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國際化 的影響與外國選手的看法

  戰後,因為電視的轉播(1953年開始)後,相撲逐漸引起各方興趣,因此媒體的快速進步也是促進相撲國際化的主因。

  相撲是日本的國技,這個灑滿鹽粒的賽場一直是日本壯漢的天下。但令懷舊的日本人傷心的是,外國選手如今已成爲相撲的主角。

  近日,原名達格瓦多傑的蒙古相撲手朝青龍成功衛冕天皇杯冠軍,將2003年的戰績提升爲14勝1負。朝青龍說:「我正一步步接近巔峰,橫綱(日本相撲比賽最高等級)的頭銜早晚是我的。」

  朝青龍的連戰連捷,得益于當今日本相撲的統治者,持有日本國籍、出生於夏威夷的橫綱武藏丸的缺陣。新年以來,武藏丸因腕傷一直靜養,在三月的天皇杯中,他將與朝青龍一爭高下。

  在外大家橫行天下的同時,22屆天皇杯得主、日本大力士貴乃花卻于上週退役了。相撲雜誌專欄作家下家義久認爲,他的引退帶走了一個時代一個日本人統治的時代。「這的確讓人很傷心,隨著相撲的日益國際化,越來越多的歐洲選手、南美選手,當然還有蒙古選手走進相撲場,而且他們的實力實在了得。」

  儀式隆重的相撲競技蘊含了濃郁的日本傳統文化,長期以來,一些守舊派呼籲爲了保持相撲的原汁原味,應限制外國選手的參加。1964年,夏威夷人卡霍盧阿進入相撲世界。在他之後,同樣來自夏威夷的小錦和曙也相繼加入,並都曾拿到過橫綱的榮譽。
  
  當今日本相撲界共有51名外籍選手,其中有千年摔跤傳統的蒙古國就占去31席,此外,還有4名俄羅斯大力士、3名美大家和3名巴西人,而今年首次參加最高級別相撲賽的韓大家春旺,至今也取得了10勝5負的傲人戰績。

  談到朝青龍的成功,下家義久說:「很簡單,因爲他比別人練得苦。訓練的高質量是外國與日本選手拉開差距的最重要原因,你看日本的一些大關(僅次於橫綱)級選手魁皇、千代大海和櫪東,他們今年因傷缺席了很多比賽,訓練的疲軟造成身體超重,最終導致了傷病的頻繁發生,此外,新一代日本相撲手養尊處優,缺乏上一輩的那種意志力和必勝信念,這也是造成外國選手走紅日本相撲界的主要原因。」
  十八歲的列凡葛加茲說「我愛相撲」,他是喬治亞共和國首府提布里西市人,曾獲柔道冠軍。而且他也是相撲高手。葛加茲兩年前參加歐洲業餘相撲巡迴賽,今年的東京世界青年相撲錦標賽他更拿下重量級第二名。他懷抱小鎮男孩的大都市夢想,希望能夠在相撲發源地的神聖土俵上從業餘晉身職業。「要想登峰造極,只有在日本」,他說。兩個月來,這位身高一米九、體重 125 公斤的青少年重量級選手都在日本和東京日本大學的頂尖業餘相撲力士共同生活、受訓。他有兩位同胞在日本已經靠相撲闖出名號——這十年來有許多非日本籍選手都是這樣——葛加茲希望能夠說服五十四家相撲部屋(道館)中的哪一家願意接受他。但是相撲之神沒有眷顧他。
  這些相撲之神——掌管日本相撲協會——長久以來一直認為外籍選手滲入太多了一點。確實,這兩年來,唯一一位榮膺最高相撲等級「橫綱」的力士是朝青龍,這位引起轟動的二十五歲選手是蒙古人(本名達格瓦道爾基)。朝青龍最近六次大相撲錦標賽六連勝,而且看來還要贏第七次,果真如此就會寫下新記錄。今天的後起之秀中有一位人氣鼎盛的叫作琴歐州,二十二歲的保加利亞人(本名馬利安諾夫),步法超快、抓手過背摔的動作更快。琴歐州是媒體鉅星、全日本性感象徵,被日本媒體封為「相撲界的貝克漢」。如果在十一月 27 日截止的一連串十五天十五場比賽中能夠獲勝十二場以上,那麼幾乎保證可以晉升相撲界次高等級「大關」。目前日本相撲協會(相撲運動的主要聯盟)下屬的 735 名力士中,有 58 名(佔 8%)是外國人,來自 12 國。一九九八年還只有 2%。而且這些外國力士逐漸佔據上層等級,在 42 個最高級位中佔了 12 個。今日的 58 名外國力士中有 34 名來自蒙古,蒙古具有相當類似相撲的堅實傳統;不過也有越來越多外國力士來自東歐。來自保加利亞、愛沙尼亞、喬治亞、匈牙利、捷克共和國、哈薩克與俄羅斯的共有九名。(也有幾個美國人在一九九○年代初竄起到相撲的最高等級,例如頭一位非日本籍橫綱曙——夏威夷他兒時同伴口中的查德羅安)。
  不過在日本,相撲不只是運動,更是崇高的傳統、是日本民族基因組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它有若干種奧秘的儀式源出神道(日本本土的泛靈論宗教),它的訓練也著重在古老的日本德行上,諸如負責、堅毅、敬老尊賢,不只是著重純粹的運動能耐。外籍兵團入侵雖然重燃起民眾對這種陷入停滯運動的興趣,但是在形同高級俱樂部、極端保守的日本相撲協會,有許多大老都在擔心,引進太多饑渴的外國新秀會沖淡職業相撲界那種他們經常在謳歌的獨特日本個性與傳統。這十年來,大老們等於是設下了進口配額,並且慢慢緊縮外籍兵團的人數,到現在每一間部屋只准有一名外籍力士(但是有一條除外條款准許幾個既有的例外)。對外籍選手設下這樣的限制可能會腰斬相撲運動的復興,並且阻止它不能成為真正世界級、具有奧運潛力的運動。
  因為大部分的相撲部屋都已經用完了配額,所以能夠考慮接納葛加茲的部屋都沒剩幾間,不論他的前途多麼看好。最近一次練習之前,葛加茲身穿傳統兜襠褲、在腳上纏上布帶,說道,「我知道如果給我機會,我一定會很出色。」他表示如果不能很快找到出路,到一月他的暫時簽證到期時他就必須返回喬治亞。這麼一來他的夢可能就要碎了。「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他聳聳肩說道。「如果我是日本人,一定已經加入部屋、已經在證明我的能耐。」雖然葛加茲只會說幾句日本語,但他顯然已經學會了日本人的基本德行:得體、順從、以及宿命論的堅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can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